清代一般男子首服


图:戴帽的清代男子

清代男子佩戴的帽饰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小帽、毡帽、风帽、皮帽、笠帽、凉帽等,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爱好、气候来量身购制自已的帽饰。

小帽又名“瓜皮帽”、“便帽”,沿袭自明代的“六合一统帽”。帽体用六瓣黑素绸缎布料缝制而成,形状如半个西瓜皮。


图:戴小帽的清代男子

帽顶用绒线结成的小球镶嵌,帽胎有软硬两种,硬胎用马尾,藤竹丝编成。帽檐用锦沿或红、青锦线缘以卧云纹,帽后有的垂有红缦尺余。


图:戴小帽的清代男子

制作瓜皮帽的布料取决于戴帽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富者用翡翠、宝石或珍珠等作为装饰,一般百姓人家则用银片等材料进行装饰。


图:戴毡帽的清代男子

毡帽是农民、商贩、劳动者所戴的一种冬令帽,有多种形式:半圆形,顶部较平;大半圆形;四角有檐反折向上;帽檐反折向上作两耳式,折下时可掩耳;帽后檄向上,前檐作遮阳式;还有帽顶是锥状的。毡帽帽扇吊有狐、貉、獾(huān)或猫皮,天气暖时可将毛皮拆下。

风帽也叫“风兜”、“棉帽子”,因与观音大士所戴的帽子相似,故也被称为“观音兜”。此帽多为老年人所用,且多为黑色,可戴于小帽之上。


图:戴风帽的清代男子

风帽有夹、棉、皮几种,面料多用呢、大绒、条绒或其它厚布做成。帽上挂有狐皮、貉皮、獾皮或猫皮等装饰。帽体两侧大多有帽耳,有的齐沿,有的再加锦缎为缘。帽子的颜色多为黑、紫、深青、深蓝色。


图:清代狗头帽

狗头帽为孩童所戴,帽顶两侧分别装有一只毛皮的狗耳朵或免子耳朵。制作精美的狗头帽一般以鲜艳的绸缎呢绒为料,上面会镶嵌金钿(diàn)、假玉、八仙人、佛爷等饰品。帽简用花边缘围。

虎头帽是一个帽头上有两个凸起的虎耳,两侧有帽耳,上有绳带,天冷时可系上。帽的前脸上绣有一个威风凛凛的虎头,上有“王”字。


图:戴各式帽子的清代儿童

除了虎头帽,平民小孩还多戴“吉祥帽”。吉祥帽有夹有棉,帽前有块兽皮为前檐,两侧有帽耳、下有带,天冷时可系上御风寒。


图:清代绘画《卖蓑衣笠帽》中男子戴笠帽

笠帽为农民所戴,用藤、竹、麦秸编织而成,周围有檐的被称为“台笠”。


图:此为明代帽式,与清代凉帽款式相同

清代凉帽最早是用苇秸编织而成的,非常通风,其形状上尖下圆,下圆直经约50厘米,后来也用高粱秸或麦秸作材料。直到50多年前,这种帽式在农村依然较常见。


图:戴暖帽的清代男子

暖帽是满族人戴的一种礼帽,圆状,周边卷有5至6厘米的宽檐,檐呈上仰状。料面多为绒、缎或毡等,随着季节的不同,檐面可镶装毛皮、呢子或青大绒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镶嵌的皮毛装饰各有不同,富者多用貂皮或水獭皮,一般平民百姓多用猫皮或灰鼠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