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服饰


图:宋代流行的直领、对襟的一种服饰,
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在程朱理学思想的支配下,女子对服饰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呈现出了独特的理性之美。总的看来,宋代女子服饰的发展承上启下,仍然是上衣下裳制,按不同形制来划分,上衣主要分为衫、襦袄、袍、褙子、半袖、抹胸、披帛等,下裳主要为裙、裤等。


图:大袖图示

为外衣的一种,不用衬里,是一种单衣。这是宋代女性所穿最普遍的一种衣式。宋代女子的衫以轻薄质料和浅淡颜色为主,大多是圆领、交领、直领、对襟,腰身清秀苗条,下摆多,有较长的开气,衣料一般是用罗、纱、绫、缣(jiān)等轻软的料子。有淡黄、青色、蓝色、大红、翠绿等颜色。较高阶层女性所着袖子宽大的衫,又名大袖。


图:宋《半闲秋兴图》,本图为插簪钗首饰、
穿短襦长裙的贵妇及穿袍服的侍女

这是两种较为相似的衣式。襦的造型短小,长度一般仅至腰间,袖子多为窄袖,宋代女性在穿着襦时,下衣多配以长裙,因此就有了“上襦下裙”之说。袄是在襦的基础上逐渐衍变出来的服式,袄的衣身长度比襦长,以厚实的丝线纺织而成的,大多是有里子或夹衬棉絮的一种冬衣。

袍属于长衣,最初是一种只穿在里面的内衣,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外衣。在宋代,袍多为内廷及歌乐女子穿着,一般的女子基本不穿。


图:褙子图示

在宋代,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穿着的一种衣式就是褙(bèi)子。只不过男子一般将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的衣服来穿,而女子则将其当做常服以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宋代的褙子为长袖,衣长有长有短,直领对襟,前后襟不缝合,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因为穿着既舒适得体又典雅大方,所以褙子深受宋代女子的喜爱。


图:半臂图示

又称作半臂,本为武士们所穿,顾名思义为半截袖子的上衣。半袖的兴起始于隋代,在唐代逐渐流行。到了宋代,半袖成为了最为流行服饰之一,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着半袖。


图:花山宋墓出土的印花柿蒂菱纹绢抹胸

抹胸和裹肚都是一种贴身的内衣。二者形状差不多只是抹胸短小而裹肚较长。抹胸有时还可以穿在外面。


图:霞帔图示

披帛是古代妇女披搭在肩背,缠绕于双臂的长条帛巾。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直至宋代,在披帛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式,叫做“霞帔(pèi)”。使用时自领后绕至胸前,披搭而下,下端系一枚用金或玉制成的坠子用以固定。在宋代,只有具备命妇身份的女子才可以佩戴霞帔。


图:围腰图示

宋代女子常在腰间围一副围腰,色彩以黄色为贵,因此又名“腰上黄”。


图: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百褶裙

宋代的裙,大多以罗制成,称曰“罗裙”。宋代女子的裙装主要有百褶裙、旋裙和合欢掩裙这三种样式。百褶裙,顾名思义,就是在裙子上制作很多的褶皱;而旋裙则是前后开胯的样式,宋代妇女乘驴出行时穿着,其特点,以便乘骑;合欢掩裙就是宋代女性发明将裤子和裙子合穿在一起的一种裙装,这样既美观又可以达到行动自由的效果,一举两得。


图: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开裆裤

古代的裤子是没有裤裆的,有档的是一种叫做裈(kūn)的小短裤,这两种裤都是不能外穿的。当时主要流行的穿着方式是内穿裙裤,外系长片裙,中间再围一系短裙以遮裤裆。这种长裤在宋代被称为“裆裤”,罩在外面的薄裙被称为“笼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