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的下装以裙为主,面料多为丝织品,一般用六幅布帛拼接在一起制成,因此唐代有“六幅罗裙”“裙拖六幅”的说法。
唐代女裙宽大而且以长为美,裙裾曳地成为时尚,因此才有了孟浩然笔下的“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出自《春情》)。
为了让裙子显得更加修长,唐代妇女一般将裙腰高系于腰部以上,有些甚至上提到腋下掩住半胸,周濆(pēn)的《逢邻女》中就有“慢束罗裙半露胸” 的描述。
唐代女裙的颜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又以红裙最为流行,因为色泽赤红似石榴色,故又名“石榴裙”。
唐代的笔记小说、诗词、史籍中都留有大量笔墨展现了当时各类社交场所女性身着石榴裙的风姿,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很多诗句描写石榴裙,例如《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中的“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
唐代石榴裙的流行跨越社会阶层,上至武则天、皇室贵族,下至倡优阶层,皆喜着石榴裙,文献记载武则天就曾“开箱验取石榴裙”。
除了各种单色裙,唐朝初年还盛行由两色或两色以上多幅裙片间隔缝制而成的长裙,因为异色裙片相连、同色裙片相间,因此又被称为“间裙”或“间色裙”。这种裙子源于古代西域,后来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盛行,后沿袭至隋唐,成为了隋至初唐时期的女子流行服饰之一,盛唐以后逐渐减少。
隋唐时期,间色裙的裙片数量增加,裙片细窄,密如条纹,大多为朱绿或紫碧二间色,由十二片拼接而成,为“十二破”。“破”是指间色裙的每一道彩条,据记载,隋炀帝曾“作长裙,十二破,名仙裙”(出自刘存《事始》)。
由于需要多片布料拼合,费工费料,唐代还规定:间色裙不准超过十二破,混色裙不准超过六破(出自《新唐书•车服制》“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
百鸟裙是唐代最华贵的裙子,曾在中上层女子中流行。这种裙子由各种禽鸟的羽毛与丝制成,裙上呈现出百鸟的形态。
据《旧唐书•五行志》载,安乐公主“有尚方织成毛裙,合百色鸟毛,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在裙中。自安乐公主做毛裙,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
此段记载说的就是唐中宗与韦后所生的安乐公主爱穿百色鸟毛织成的裙子,这种裙子在白昼、灯下看颜色不同,正看、倒看颜色也相异,令人称奇,引得贵族女子纷纷效仿,导致珍禽飞鸟被捕捉殆尽。
唐玄宗即位后,颁布《禁珠玉锦绣敕》,将无益于时的衣服“并焚于殿前,用绝竞争”,违者“决杖一百,受雇工匠,降一等科之。两京及诸州旧有官织锦坊悉停”,这种为了织造百鸟裙采捕百色鸟兽之风才渐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