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首饰以宫廷首饰最美,而清代宫廷首饰更是精美绝伦,登峰造极。
清代后妃们的首饰一般分成头饰、颈饰、手饰、佩饰等几大类。这些饰品,以不计其数的金银、翠玉、珍珠及各种质地的宝石来制作而成,造型高贵典雅,做工细致入微,体现了清代匠师们高超的工艺水平,以及极强的审美水准。
发簪(zān)是古代汉族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而到了清代,宫廷后妃们于热衷佩戴这种首饰。
发簪多用金银制作簪架,簪架上嵌翡翠、珍珠、碧玺、珊瑚、宝石等珍贵材料。清代宫廷发簪,最精美的有翠嵌珠宝头簪、银嵌翠蝴、蝶簪、银镀金嵌珠宝点翠花簪、铜镀金点翠珠宝簪等。
钿(diàn)子是清代后妃戴用的一种冠帽,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缀点翠,或穿珠之饰。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jī),上穹下厂。佩戴时,将头发分成两缕缠绕在箕上,再插上扁子、簪子等加以装饰固定。
钿子就其形状可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按功能则分为凤钿和花钿:凤钿主要用于吉庆场合,即穿吉服时佩戴;花钿为穿常服时佩戴。
钿子包括钿口、钿花、钿尾等几个部分。后妃多用凤纹钿口,有九凤、七凤、五凤等区别。九凤钿口为皇太后、皇后所用,钿口长形,稍有弯弧度。
后妃们着吉服时戴头箍(gū)于钿子之下,作用是束发和装饰。戴钿子时,要先将头箍系在额头,再将钿子戴上,以防止钿子磨伤额头或滑脱。
扁方为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一种特殊的大簪,插戴于两把头中间,起固定发髻的作用。扁方均作扁平一字形,长约30厘米,一端成卷轴形,一端成半圆形。
清宫后妃们所用扁方的材质多样,有白玉、珊瑚、翡翠、迦南香、金、银等,纹样多为碧空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
头花多以珠宝镶嵌而成。清宫后妃们均喜戴头花,除了有美饰发髻的作用外,头花还因花朵大、覆盖面广,可以彰显佩戴者的身份地位。
流苏俗称“挑子”,属于“步摇”一类。每逢宫中帝后大婚或吉庆节日,后妃们都要佩戴流苏。
此件流苏由银钎(qiān)和三串珍珠构成。银钎顶端为银镀金点翠云蝠纹饰,两端嵌红宝石。三串珍珠每串为34颗,共计102颗。每串珍珠有珊瑚制成的喜字结珠两枚,珠下端有红宝石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