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的冠饰


图:重楼子花冠

宋代女性的冠饰由唐代的高冠、花冠发展而来,整体较为雅致、奢华又有独特的特点,不仅浸润着大宋文化底蕴的秀美清雅,更能展现女性娴静内敛的气质。

宋代女性喜戴冠,式样不一,名目和形制繁多。有的是后妃在隆重场合所戴的礼冠,如凤冠;有的是贵族女性所戴,如珠冠、白角冠;有的是民间女性所戴,如花冠、团冠等。

从宋代开始,凤冠正式确立为后妃的礼服冠,后妃们在受册封、朝谒(yè)景灵宫祭祀轩辕等最隆重的场合都要戴凤冠。《宋史·舆服制》记载,皇后、皇太后、皇太子妃在重大祭祀、朝会时所戴之冠名为“龙凤花钗冠”,有时也称为“九龙四凤冠”、“九龙十二株花钗冠”。凤冠所用的冠胎材质为漆竹丝,编成后在圆形冠胎用翡翠纱覆盖,饰件以龙凤为主,吉祥之龙飞腾在祥云之上,凤凰腾飞在珍宝花叶之间,冠上面缀满珠宝,并用金银丝盘成龙凤及大小花二十四株,饰以珠翠龙纹,垂珠结;冠顶九龙四凤以及众多精巧的人物像;冠饰后端两侧有像蝴蝶翅膀样的博鬓(bìn),左右各三扇,点缀着游龙祥云,下坠珠串,尊荣华贵。


图:九龙四凤花株冠示意图

皇后冠饰上除了有金凤形象外,还有翠龙衔珠的形象,而皇妃的冠饰上就只有凤,没有龙了。去掉龙凤装饰后的冠,便成了太子妃、公主及王妃的凤冠,也叫“九翠四凤冠”。其它以下级别的命妇礼冠则称为花钗冠,按品级不同,形制各有变化,在细节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观念。


图:南薰殿南宋宁宗皇后像

南宋宁宗皇后凤冠——皇后所戴的龙凤花钗冠是以竹丝为骨先编出圆筐,再在筐的两面裱糊一层罗纱,然后缀上以金丝、翠羽等做成的龙凤,周围镶满各式珠花,冠后附左右三扇博鬓,冠顶正中的龙口还衔着一挂珠串。

龙凤冠、凤冠及各级命妇的礼冠,只有在重要场合时才佩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礼冠一般会束之高阁,反而是便冠利用率极高。便冠样式可谓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常见的有珠冠、花冠、白角冠、团冠、高冠、莲花冠等。

主要装饰为珍珠,最名贵的珍珠为北珠,因为来之不易,制成的珠冠价值连城,此冠多为后妃贵妇所佩戴。。

即用各色花朵编织成的冠饰,不仅仅是鲜花,也有罗绢、金银珠翠等各种材质,因其美观不失层次感,材质便宜且样式繁多,因此花冠在当时的社会上十分流行。花冠按外形分有一年景花冠、重楼子花冠等。

就是将以象牙,白角(犀牛角)制成的长梳上下交叉、左右对称的装饰在头部,加以金银、珠翠、采色装花等,因为过于奢华,宋仁宗后来下诏书“不得以角为冠梳,冠广不得过一尺,长不过四寸,梳长不过四寸”。以肃奢靡风气。

仁宗以后,制作冠梳的材料少用白角,却反而使用了更为贵重的玳瑁、象牙等物,其奢侈程度比宋初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娘子张氏图》中女子所戴即白角冠

团冠最初是以竹篾编成圆团形,涂上绿色,以金银装饰,因其形状如团而命名。后来逐渐以角制成,缀以珠玑玉翠。两宋时期,很多宫廷妇女、士宦家眷都喜欢戴团冠,因此这种冠饰流行的时间也比较长。

图:白沙宋墓壁画中,女子所戴的即是团冠

北宋中后期,从民间到皇宫,流行一种叫做亸(duǒ)肩冠的头冠,这种头冠,是在团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四周冠饰下垂至肩,冠上又有金银点缀。

图:《四美图》中女子所戴皆为亸肩冠

亦被称为“莲华冠”。这种绕发髻周围似盛开莲花状的莲瓣冠式,本来是女道之冠,后来晚唐五代以及两宋渐渐开始流行。因其制形似莲花,故称为“莲花冠”。此冠整体呈莲花盛开的形状,飘然清新。